一、学院简介
华南农业大学电子工程学院成立于2014年12月,由原工程学院、理学院的部分学科调整组建。2019年11月5日,成立人工智能学院,与电子工程学院合署。学院下设电子信息工程系、应用物理系、微电子工程系、人工智能系及实验中心。学院有电子信息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人工智能等5个本科专业,其中电子信息工程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广东省高等学校名牌专业。现有光学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两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以及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含量子技术等)、人工智能两个专业学位授予点和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博士招生专业。
学院现有学生2446人,其中本科生2080人,研究生366人。在职教工109人,其中专任教师92人,包括欧洲科学院院士等高端人才1人、国家高层次人才工程1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副首席1人、广东省领军人才1人、广东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南粤优秀教师2人、广东省“三八红旗手”1人等。依托国家精准农业航空施药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等2个国家级平台和8个省市级教学科研平台推进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工作,2021年联合数学与信息学院成功获批“农业农村部华南热带智慧农业技术重点实验室”。
二、学院办学最新成果
学科建设方面:学院聚焦国家战略、学校发展目标和农业特色开展学科建设,推动人工智能和信息技术与农学、园艺、动科等学科交叉融合,形成了“智慧+”的学科建设新格局。
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学院大力实施人才强院工程,引育并举,稳步提升师资队伍水平。近年来,引进教授1人、副教授8人;招聘或调入青年博士11人。教师获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第九届侨界贡献奖一等奖”、广东首届“十佳农科专家”等多项荣誉。
科学研究方面:学院重点建设了精准农业航空、智能农业机械装备、农业互联网+物联网一体化技术、农业人工智能、光电信息处理与应用等5大科研团队(方向)。近年来,教师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等科研项目100余项,总经费超过1.4亿元,发表SCI论文近400篇,获教育部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农业农村部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一等奖1项,首届广东省科技合作奖1项,省级科学技术奖项9项。
教育教学方面:学院以社会产业需求为导向,建立了“电类专业基础课程群”等5个校级教学团队,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被教育部认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为校一流本科专业;《小型飞行器基础》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大学物理》、《人工智能技术智慧农业应用导论》获批省级一流本科课程;《大学物理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获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主编教材9部,其中省部级规划教材6部;获批3个省级联合培养研究生示范基地。
学生工作方面:学院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落实“五进社区”举措,将学生管理服务下沉到学生宿舍区,不断强化学生工作育人成效:2022年军训获奖数量位居全校前列;学工团队1人次获广东研究生德育工作先进个人,1人次获广东省“第八届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优秀奖,3名教师党员分别获得广东高校学生工作案例评优活动一等奖、二等奖。4人次获校“十佳辅导员”,获批1个校名班主任工作室,2名教师获校优秀班主任。学院获校“红旗学生会标兵”第一、校运会男子团体总分第一、阳光体育全校总分第一、校篮球赛、新生足球赛冠军等多项团体荣誉。
创新创业方面:学院以创新创业为抓手,大力培育理工科应用型创新人才。形成了创新创业“12345”工作模式。每年实施大学生科技创新素质提升计划—“六个一”工程,构建本科生人才培养“三梯队”体系。学生积极参加“互联网+”、“挑战杯”、电子设计竞赛、物理实验竞赛、光电设计大赛、集成电路大赛、智能汽车竞赛等成果丰硕。学院获2020届广东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创业工作集体典型经验一等奖,在12个获奖单位中名列第二。学院涌现了一批创业典型校友,如2011届校友林小龙,创立全球首间24小时智能无人便利店,2018年荣登福布斯中国 30位30岁以下精英榜,2019年获胡润百富榜30岁以下创业领袖荣誉称号。2018届毕业生何培凯,研发推广“无人驾驶水下探测船”项目2016年获团中央“小平科技”创新奖,成为我校首个获得全国青年科技创新最高荣誉的团队。
产学研合作和服务乡村振兴方面:学院积极推进产学研合作,与碧桂园、大疆和极飞等行业龙头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关系,指导建设了阳西县现代化高标准优质荔枝采穗圃;教师获全省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优秀巾帼队员。
国际化建设方面:学院承办4届国际精准农业航空会议,增进了农业航空领域的国内外学术交流,提升了学院的国际影响力和知名度。学院累计派出教师25人赴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比利时等高水平大学开展半年以上的访学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