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兴趣培养为先导,综合素质为目标,通过个性指导定方向、项目实践提能力,依托应用化学省重点学科和应用化学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从课程体系优化、教学方法创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资料完善、师资队伍建设、学生选拔改革、学生考核改革等多方面进行建设与实践,为培养高素质化学人才提供条件保障。同时,以“创新班”为突破点,带动“应化各班”全面高质量发展,提升应用化学专业所有学生的专业素养,为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借鉴。
我院应用化学专业是教育部实施一流本科专业“双万计划”建设的国家级专业点,基于新时代应用化学专业本科人才应具备的核心能力分析,构建了课程架构、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本科人才培养新方案,并通过校企“产学研”高质量合作,打造应用化学创新班,以培养满足国家基础教育和行业需求的应用化学专业拔尖创新人才。
一、主要做法
(一) 健全培养制度,贯穿“应用化学创新班”培养全程
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石。坚持“三沟通四修改”政策,即与企业沟通、与学生沟通、与同行沟通,调整通识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拓展课、创新创业课的设置,体现厚基础、精专业、强能力、系统化的特色,提升学生专业能力和科学素养,增强社会竞争力。针对不同的课程,实现不同的培养模式。
(1) 在通识课程学习阶段,实行大类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加强基础教学,为后续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这一学习阶段重点强化英语、数学、物理等公共基础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人生观和社会观;
(2) 在专业基础课程阶段,实行小班教学,进行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文献检索等应用化学学科基础课程的学习,夯实专业基础,重点培养学生利用基础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在专业课程学习阶段,实行小班教学,主要学习本专业的核心课程,以“因材施教,重视创新”为原则,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4) 在研究性学习阶段,实行导师制,这一学习阶段贯穿大学四年,注重学生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一方面在学术导师的指导下开展研究性学习和自主学习,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另一方面进入各种创新实践基地,按照学习、研究和工作一体化模式,开展以解决前沿科学问题、重大工程技术问题为导向的科技创新实践活动。
(二) 加强教学建设,提高“应用化学创新班”教学水平
在“个性化、阶段化、过程化”人才培养路径的指导下,立足于培养新型创新实践人才的理念,对教学条件、课程建设、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进行全面改革,提升教学软硬件水平。(1) 多方筹措资金,显著提升了实验室装备和硬件水平。新增了农业农村部农业设施新材料重点实验室,新投入约150万建设了完备的化工原理实验室、约50万改善了基础实验室条件、57万更新了紫外可见光谱仪和荧光光谱仪,新开发了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为学生的培养提供了强大的硬件平台、丰富教学的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能力,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2) 提出“四位一体”人才培养思路,深化了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完善教学实践平台,建有2个省级科产教融合实践教学基地、1个省级联合实验室、10个校/院级实习基地;开展课程建设,树立课程建设新理念,推进课程改革创新,实施科学课程评价,严格课程管理,建有应用化学专业实验和无机及分析化学2个省级教学团队,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和普通化学获省级一流课程;教学成效突出,主编省部级规划教材4部,主持省级教改项目5项和校级教改/质量工程项目15项,公开发表教学研究论文15篇。教学水平的全面提升促进了产教供需对接和资源转化,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积极性,实现了教育链、人才链、创新链和产业链的贯通融合。
图1 广州兴森快捷电路科技有限公司校企行与支部共建活动
(三) 融合教学方式,培养“应用化学创新班”科研素养
教师积极开展教学改革,融合新型教学方式方法,开展线上线下教学,引导学生独立自主学习。
(1) 大一下学期开设文献检索课,全面介绍文献检索的概念、流程和方法,以及如何使用各种文献检索工具,如Google Scholar、PubMed、Web of Science等,使学生掌握中外文电子图书、中外文电子期刊的检索与利用并获得终生学习能力,提供了学生获取所需信息资源的方法和手段,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养;
(2) 大二、大三开设4学期化学前沿课,由8位教师讲授自己研究领域的热点,引导学生课堂参与讨论,并掌握论文撰写方法,撰写前沿报告总结;(c) 开设四位一体的高质量设计性实验、研究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创新性实验,逐层深入地设计实验,全面提升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图2 SGS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3) 积极引导学生参加学术讲座,了解最新的学术研究进展和社会发展动态,拓宽科研视野,调动学生参与科学研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科研素养。
图3 学生积极参与瑞士日内瓦大学Eirc Bakker教授报告
(四) 建立导师制度,锻炼“应用化学创新班”科研能力
以“兴趣促进、亲自实践、结合专业、重在参与过程”为基本原则,组织各种形式的研究与创新。明确实施导师制的意义和培养目标,导师自觉履行岗位职责,主动提高工作效率,为科研导师制的顺利实施奠定基础;学生了解实施科研导师制对自身成才的积极影响,自觉加强师生间的互动交流和自身能力的提升。“应用化学创新班”学生做到一人一导师。科研导师针对学生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科研创新训练项目,关注每名学生在科研过程中的接受情况,选择个性化的能力提升方式。全面提升了学生的动手能力、社会实践创新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科研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独立思考和工作的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
(五) 开展素质教育,提升“应用化学创新班”综合素养
全面开展思政教育。学院院长胡传双教授为“应用化学创新班”讲授春季学期“思政第一课”,以《非凡十年:中国的十个维度》为题,从中国高度、中国速度、中国跨度、中国精度、中国深度、中国力度、中国厚度、中国密度、中国广度、中国温度十个方面全方位、多层次讲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实施的一系列战略性举措,推进的一系列变革性实践,实现的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取得的一系列标志性成果。
图4 积极参加三下乡活动
全面开展专业教育。为加强学生的专业认知,每年邀请应用化学相关行业的企业来校教学,阐述应用化学专业在日用化学品行业的技术应用、在现代化高端制造的落地作用、在药物筛选与生产中的引航作用、在石油化工行业的基础作用和在海关及第三方检测的重要作用。
图5 应用化学专业教育
二、效果启示
(1) 坚持思想引领,凝心铸魂强根基。组织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党员比例达50%。积极参与学校、学院举办的“青马班”,并入选学校“永根班”成员,。共计约20人次荣获校级“优秀共青团员”、“优秀共青团干部”、“优秀学生骨干”等各级荣誉称号,并在华南农业大学“学习二十大,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主题社会实践活动荣获三等奖。
(2) 注重学风建设,笃学善思攀高峰。以2021级应用化学创新班为例,平均绩点达到4.15,居年级第一,优秀率100%。班集体荣获2022-2023学年德智体美劳综合测评及评优“先进班集体”荣誉称号。荣获国家奖学金2人次,荣获国家励志奖学金4人次,荣获校“丁颖”奖学金1人次,荣获校一等奖学金4人次,荣获校二等、三等奖学金13人次,荣获校级优秀学生称号2人次。先后获得第二届全国大学生电化学测量技术竞赛二等奖、2023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广东省分赛三等奖、第九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广东省分赛铜奖、广东省大学生材料创新大赛三等奖等国家级、省级、校级奖项17项。
(3) 丰富第二课堂,谱写青春新篇章。积极参与志愿活动,工作认真负责,热心服务社会。总志愿时长累计达3000多小时,其中有2人志愿服务时长已超过300小时,10余人次获“星级志愿者”称号。创新班学生累计获得篮球赛八强、足球赛第三名、阳光体育积极分子、军训积极分子、体操队等各类校级体育奖项13项,铅球第一名、立定跳远第二名等院级体育奖项9项。